在资江之畔的邵阳古城,有一位特殊教育领域的耕耘者。十年来,她以创新为桨、以担当为帆,在特殊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为听障儿童架起沟通的桥梁,用专业与情怀书写着新时代特教人的奋斗篇章。她,就是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杨青青。
教学创新,让特殊课堂绽放别样光彩
“特殊孩子更需要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是杨青青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教学改革前沿的践行者,她始终深耕课堂,让科研之光照亮特殊教育之路。
2022年,她撰写的《应用绘本提升小学听障儿童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获湖南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这项成果让她所带班级学生的年均阅读量提升300%,相关方法被纳入两项省级课题作为理论支撑。多年来,她先后参与2个省级教改课题、2个市级规划课题和1个市局规划课题,用科研赋能教学。
在课例创新上,杨青青同样成绩亮眼。2023年,她执教的《等式的基本性质1》荣获湖南省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与同事共同研发的“便携式手语翻译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她还拥有3项专利。她撰写的《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探究直接教学法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等6篇论文获省一等奖,还有其他10余篇论文获二、三等奖。
融合教育领域,她设计的《支持脑瘫孩子融合成长教育案例》获2023年湖南省基础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该模式让合作学校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40%。她制作的微课《那一定会很好》获省级课件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开发的教学案例也荣获省级奖项。
推广手语,搭建无障碍沟通桥梁
作为湖南省首批国家通用手语传译员,杨青青始终致力于打破听障群体与外界的沟通壁垒,开创了多个“第一”。
在政务服务领域,她为邵阳市10余个政府部门开发“手语政务通”培训课程,累计培训公职人员486人次,让政务服务更贴心。在社会服务中,她组建“一只手”志愿团队,策划“手语进窗口”工程,推动银行、医院等16家单位实现常态化手语服务,相关事迹被湖南经视、红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
她参与的“手语传译员”培养计划,为全国400多名教师和志愿者提供考评指导,助力他们成为合格手语翻译,充实到特教队伍中,让无障碍沟通的触角不断延伸。
守护成长,用爱点亮每个特殊生命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杨青青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厚厚的成长档案,记录着她与孩子们的温暖故事。
在竞技赛场,她指导听障学生郑同学获2022年湖南省云动会跳绳比赛一等奖,创造该赛事听障组别最好成绩;在艺术舞台,她参与指导的手语歌《追光者》、舞蹈《小城谣》分获2023年湖南省云动会一等奖;在融合之路上,她帮助听障儿童李同学建立社交规则,指导其手语诗《春天来了》获省手语阅读大赛三等奖,编排的多个学生手语歌也拿下省一等奖。
她探索的“个别化教育四步法”(需求评估-目标设定-策略实施-效果追踪)初见成效,被纳入省级课题子课题在研,为特殊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科学的路径。
初心不改,在奉献中诠释教育真谛
面对众多荣誉,杨青青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本真。她指导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获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连续数届担任班级文艺汇演、生活技能大赛指导,所带节目获一等奖12项;作为邵阳市残联连续三届手语推广培训师,她累计培养手语教师236人,编写的《实用手语教程》成为特教师资培训指定教材。
“当看到孩子们用手语比出‘老师我爱你’,当收到毕业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所有荣誉都化作前行的动力。”这是杨青青的心声。如今,在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上,她正带领学生排练新创手语歌《向阳而生》,阳光透过窗户,在她灵动的指尖跳跃。这位以爱为舟的特教先锋,正继续载着特殊孩童的梦想,在教育的海洋中坚定前行,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