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笑了!”
4月24日,湖南省儿童医院,5岁的双胞胎小姐妹萱萱和馨馨(化名)依偎在爸爸怀中,配合医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首次开机。听到医生对着自己说话,小姑娘立刻转过头望向声音的来源。
这是她们第一次听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声音。
这对双胞胎姐妹来自湖南邵阳县。五年前,她们出生后做听力筛查时,被查出双耳听力异常,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诊断为先天性极重度双侧感应神经性耳聋。孩子的妈妈、外婆均为聋哑人。当地医生建议孩子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手术一直未进行。今年3月,父亲为姐妹俩在省残联申请到了免费的人工耳蜗,3月底,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植入手术。
“术后一个月,人工耳蜗开机,两个孩子均对声音产生了明显反应。”4月26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黄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患儿第一次听到声音会感到新奇,但仍需逐步适应。之后医生也会对人工耳蜗进行多次调机,结合康复训练,帮助她们逐渐听懂、理解声音,学会或恢复语言交流。
黄敏介绍,从第一次听到声音,到慢慢学会自主说话,多数听障儿童在植入人工耳蜗后,根据语前聋和语后聋、年龄等不同的情况,一般需要1-2年的康复过程。目前,对于双侧极重度先天性耳聋患儿,建议在孩子一岁左右,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若听力损失患儿已佩戴助听器但效果不佳、言语发育不良,也应尽早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语后聋患儿应在半年内实施手术,以避免因时间拖延导致的语言能力进一步退化。
“早期干预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育至关重要。”黄敏提醒,3岁前是言语中枢发育的高峰期,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言语中枢退化。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未通过,需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
目前,这对小姐妹已经返回家乡,后续将在当地定点机构进行语言、听力等康复训练,并可以每月申领国家补助。
“期待有一天,她们开口喊我爸爸。”看着年幼的女儿第一次听到声音时,姐妹俩双双露出羞涩而好奇的笑容,父亲蒋杰(化名)眼眶泛红,满怀希望。(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